成功案例

首页 > 成功案例 > 正文内容

代码背后的辩护: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的罪与非罪之争

admin1天前成功案例5

  2024年春,杭州某互联网公司前技术总监李伟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,罪名是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。公司报案称,李伟离职后入职竞争对手公司,将原公司自主研发的用户画像算法代码带走并投入使用,导致公司客户流失,造成经济损失180万元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,李伟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,建议量刑2-3年。辩护律师陈曦会见时,李伟反复辩解:“我带走的只是自己编写的基础代码片段,而且做了大幅修改,根本不是商业秘密!”

  秘密性认定:破解“公开信息”与“商业秘密”的迷雾

  陈曦团队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在商业秘密的“秘密性”认定上。他们聘请了计算机领域的司法鉴定专家,对涉案代码进行比对分析。结果显示,李伟带走的代码中,85%的内容属于行业通用算法框架,可在公开技术论坛找到类似版本;剩余15%的个性化代码,李伟在离职前已通过公司内部技术分享会公开过。更关键的是,原公司并未对该算法采取加密存储、保密协议约束等合理保密措施,甚至未在员工手册中明确其为商业秘密。

  根据《刑法》第219条及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相关规定,商业秘密需同时具备“秘密性、价值性、保密性”三大要件。陈曦意识到,本案的核心在于涉案代码是否符合“秘密性”和“保密性”要求。她向检察机关提交了司法鉴定报告、技术论坛公开资料、公司内部分享记录等证据,主张原公司未对涉案代码采取有效保密措施,且大部分内容已公开,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。

  因果辨析:厘清“技术相似”与“侵权获利”的关联

  审查起诉阶段,控辩双方围绕“竞争对手公司的获利是否与涉案代码有关”展开激烈辩论。检察机关认为,竞争对手公司在李伟入职后推出的产品与原公司高度相似,且客户流失时间与李伟入职时间吻合,两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。陈曦则反驳称,相似性不等于侵权,她提交了竞争对手公司的技术研发日志,证实该公司早在李伟入职前就已启动同类产品研发;同时,客户流失调查报告显示,58%的客户是因原公司服务质量下降而选择竞品,与技术无关。

  为进一步增强辩护效果,陈曦申请技术专家出庭作证,详细说明涉案代码与竞争对手公司最终产品代码的差异点,证实两者在核心逻辑和算法优化上存在本质区别。此外,她还调取了李伟的工作邮件,证明其在原公司工作期间,主要负责基础代码编写,未接触到算法的核心参数和优化方案。

 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4年发布的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指出,在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,需严格审查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,避免将公知技术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认定为商业秘密。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对同类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比例达31%,其中因“不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”占比最高。

  行业反思:辩护延伸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

  陈曦在辩护过程中发现,原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明显漏洞,既未建立商业秘密分级管理制度,也未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。她主动向原公司提供了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合规手册》,建议其对核心技术采取加密存储、权限分级等措施,并完善员工离职时的技术交接流程。这些建议得到了原公司管理层的重视,表示将立即启动整改。

  最终,检察机关综合全案证据,认为涉案代码不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,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李伟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,作出不起诉决定。案件结束后,李伟感慨道:“以前总觉得技术人员只要做好研发就行,现在才明白,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技术成果。”

  这起案件的辩护实践,展现了刑事辩护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价值。当技术创新与刑事风险碰撞时,辩护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条文,更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储备,通过细致的技术比对、严谨的法律论证,厘清罪与非罪的边界。同时,推动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,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,这正是刑事辩护在科技创新时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晋城刑事律师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://zibo.woaiseo.net/?id=134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迷途少年的"辩护之光":一起聚众斗殴案中的司法救赎

迷途少年的"辩护之光":一起聚众斗殴案中的司法救赎

  2024年深秋,成都律师周敏在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指派,为17岁的高中生小宇辩护。卷宗显示,小宇因帮同学"出头"参与聚众斗殴,致对方轻微伤,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聚众斗殴罪移送审查起诉。...

孙金山律师辩护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——数额打折,缓刑释放,分享办案经验。

孙金山律师辩护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——数额打折,缓刑释放,分享办案经验。

 孙金山律师办理的鲍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一审宣判,法院在认定鲍某多次受贿的情况下,仅判处其六个月拘役并适用缓刑。这个结果不但使鲍某免除了牢狱之苦,还使其避免了有期徒刑的刑罚,可以说,当事人鲍某及孙律...

误判背后的真相:一场关于刑事辩护的真实案例与反思”

  在我执业的过程中,刑事案件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常常让我感慨万千。而其中,最为深刻的经验之一,便是涉及冤假错案的案件。曾有一位被告人,在一次不经意的事件中被误指控为故意伤害,甚至面临长时间的监禁。在案件...

孙金山律师为重大电信诈骗案主犯二审辩护——成功撤销原判、发回重审!

孙金山律师为重大电信诈骗案主犯二审辩护——成功撤销原判、发回重审!

 刘某等电信诈骗案系重大刑事案件,被害人涉及全国各地,一审法院以刘某等三名股东系主犯、均构成诈骗罪,判处刘某等三名股东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、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。一审宣判后,三名主犯的家属通过他人得知,...

孙金山律师为知名企业家3亿元合同诈骗案二审辩护——当庭成功翻案!

孙金山律师为知名企业家3亿元合同诈骗案二审辩护——当庭成功翻案!

  知名民营企业家郑某合同诈骗一案,笔者孙金山律师在该案一审宣判后介入。该案由西北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,以郑某合同诈骗该市某管委会3亿元委贷资金,判处郑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。宣判...

那场误解背后的真相:一起刑事案件中的辩护与法律思考

  张伟(化名)是一位普通的企业职员,生活中并不涉及任何违法行为。然而,一次意外的争执,却让他被误指控为故意伤害,陷入了一场长达几个月的刑事案件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作为他的辩护律师,见证了法律实践中的复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律师电话

淄博刑事律师电话